close

濱海時報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全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標達標,弘揚工匠精神,來一場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日前,上海對外發佈《深入推進技術改造鞏固提升實體經濟能級三年行動計劃(2018年-2020年)》,全面啟動實施技術改造煥新計劃,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全力打響“上海制造”品牌。 名詞解釋 何謂“技術改造” 技術改造主要是指在堅持科學技術進步的前提下,采用國內外先進的、適用的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新材料,把科學技術成果應用於企業生產的各個環節,用先進的技術改造落後的技術,用先進的工藝和裝備代替落後的工藝和裝備,實現內涵擴大再生產,達到增加品種,提高質量,節約能源,降低原材料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據《現代企業管理學》 傳統產業:促“老樹發新芽” 技術改造是企業發展的永恒主題,隨著制造業擁抱互聯網,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趨勢日益明顯,推動傳統產業脫胎換骨,“老樹發新芽”,是實現新舊動能轉換需要做好的重要文章。 近年來,上海持續加大技術改造推進力度,工業投資持續企暖回升,投資結構持續優化,技術改造成效不斷顯現,產業發展新動能逐漸形成。數據顯示,技改投資規模占工業投資比重從2008年的47%提升到2017年61%,技術改造投資已經成為上海市工業投資的主導部分,鼓勵和促進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已成為實現上海市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抓手。 技改讓上海化工區嘗到瞭“甜頭”。“十三五”以來,上海石化產業面臨資源和安全的底線約束,在要素成本、結構調整的產業升級發展的壓力下,上海化工區以打造“最高標準、最嚴要求、最好水平”的世界級化工產業基地為標準,合理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推進區內科思創、亨斯邁等公司大力實施技術改造,繼續占領異氰酸酯市場高點。去年,化工區完成產值1270億元,同比增長31%,園區企業累計利潤總額260億元,同比增長142%。 可以說,正是將技術改造與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相結合,促進瞭上海區域結構、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的調整,在提升傳統產業發展能級的同時,也讓這些傳統企業煥發出新活力。 新興產業:實現“彎道超車” 當前,隨著制造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技術改造正呈現出新的特點,投資主體從大企業為主轉向中小企業為主。投資方向上,從單一硬性投入轉向軟硬投入相結合。隨著制造業擁抱互聯網,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等軟投入越來越多,如智能化生產中,很多生產制造企業應用MES系統,圍繞生產管理、物流配送,不少企業推進工業互聯網應用開展雲化改造,目前企業技術改造投資中30%為軟性投入。 在過去30多年時間裡,中國市場每一次全新產品和技術替換的過程,不少是靠西方產品實現的,如傳統電視到液晶和等離子等。而如今,在電動汽車、智能手機等新興產業領域,隨著國內技術升級的持續提速和產業體系的日趨完善,使得越來越多的新興產業有瞭實現“彎道超車”的可能。作為“中國制造”未來最重要的發展行業,產品能否在市場上真正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其實是一個對於中國現有制造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集中考驗。單個企業實施技術改造是提升競爭力的微觀過程,累加到一個行業、一個產業,在宏觀上形成瞭以增量優化帶動存量調整,進而促進產業優化升級的過程。 放眼未來:提高核心競爭力 當前新一輪科技產業變革正在重塑實體經濟形態,推動技術改造創新,對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打造國際競爭新優勢,實現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從過往經驗和上海未來發展看,技術改造是上海當前鞏固提升實體經濟能級的關鍵一招。新時代背景下,“上海制造”的使命和內涵正在發生重大變化,更需要樹立“上海制造”再出發的戰略思維,加快建設全球卓越制造基地。 上海這次發佈的新一輪技改計劃提出,將主動對標國際最高標準和最好水平,充分調動國際國內優勢資源,全面提高產品技術、工藝裝備、能效環保和本質安全水平,積極打造領先標桿,促進上海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高端。 根據計劃,新一輪技術改造鼓勵企業全面提高產品技術、工藝裝備、能效環保和安全水平,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同時,還計劃將軟件、專利、試驗、檢測支出也納入支持范圍。到2020年末,上海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明顯提高,在全球價值鏈的分工地位顯著提升,實現全產業鏈整體躍升,初步形成若幹個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使上海成為高端制造的承載地,先進技術的策源地,創新人才的集聚地。據《解放日報》 短評 技改讓企業 練好“內功” 技術改造是穩增長最重要的方式。防止和化解發展風險,關鍵是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轉變發展方式。事實上,在我們的經濟發展中有很多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比如說資源、環境、技術、市場、資金、安全等等風險。隻有不斷優化、提升生產力要素,增強工業經濟實力,提高科技支撐能力和管理水平,轉變發展方式,才能有效化解和防范發展的風險。 為此,我們要合理確定、適當放緩工業增長速度。這有利於發展方式轉變,有利於協調投資、出口和消費三駕馬車的關系,避免出現投資風險和市場風險。應當用深化改革、技術進步的方式,標本兼治、重在治本,引導企業練好“內功”,創造引導消費。 此外,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區域結構和產業組織結構。要培育發展新興產業,要差別化,每個地方根據自己的資源稟賦、市場基礎和產業優勢,選準自己的優勢產業,給予差別化的政策支持發展。從組織結構看,牽涉到國計民生的大行業要重組兼並,提高集中度,大量小微企業要集聚發展,產業轉移要進行全國結構調整。 技術改造,不是應對危機的權宜之計,而是世界工業發展和中國60多年以來工業發展的經驗所證明的,尤其是在當前,是把投資拉動與調整結構結合起來的優化途徑。投資確實是拉動發展的主要方式,但不能過度投資,要改善投資結構,而改善投資結構,不是擴張數量,而是提高現有的產業質量。應該把技術改造作為當前穩增長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據《上海金融報》

聯毅家電生活館|台中電器行|台中電器行推薦台中家電行推薦台中家電批發商
arrow
arrow

    gwk406qe6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