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向松祚:對於我國宏觀經濟趨勢的三個基本判斷

在上海有色網主辦2017中國有色金屬行業年會暨2018(SMM)金屬價格預測發佈會上,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長向松祚剖析瞭影響中國未來三年的宏觀經濟形勢及政策導向。

向松祚表示,我國制造業多達220種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第一。譬如鋼鐵、煤炭、電解鋁、汽車、造船、手機、服裝、傢用電器、電腦加工和組裝、光伏等等。但絕大多數制造業和房地產業總體呈現產能或庫存產能過剩。產能過剩的典型例子是鋼鐵和煤炭,其實很多行業都存在產能過剩問題。

例如,從全國整體來看,房地產庫存過剩。房地產問題從根本上講是一個結構失衡問題,三四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嚴重過剩,一線城市仍然短缺。所以再維持高速增長,在哪裡增長,誰來消化,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向松祚基於我國宏觀經濟趨勢做出三個基本判斷:

第一個基本判斷:短缺經濟轉變為過剩經濟,經濟增速必然呈現長期放緩態勢。

向松祚認為所有門類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放緩是大勢所趨。大規模投資機會必然越來越少。投資的邊際回報也會越來越低。個別企業和項目另當別論。

面對產能全面過剩的局面,企業該如何生存、如何發展?向松祚認為有兩個關鍵點,一要搶占先機,二要整合產業:

產業整合之後,才能有定價的能力。 過去行業間都是相互殺價,並沒有形成具有優勢價格的格局。

為什麼我們沒有定價權?因為我們的產業太分散。現在是一個過剩的時代,企業的生存方式要發生根本的改變。我們必須看清楚行業形勢和中國經濟大格局的變化。

向松祚援引房地產業內人士觀點稱,現在前十大房地產公司的市場占有率還不到四分之一。但可能兩三年以後,這個數字將超過40%,甚至超過一半。這是件好事。全世界任何行業都有這個趨勢:走到一定的階段,就是讓幾個主要企業主導整個市場。

第二個基本判斷:增長模式不可持續,轉型升級勢在必然。

過去三十多年的高中速增長,盡管勞動生產力或全要素生產力同一般家庭抽肥樣快速增長(有估計說過去的25年間,中國全要素生產力增速年均達到4%!這是世界歷史罕見),然而,增長的主要內在動力是三個方面:

一是依靠所謂“三低模式”——低勞力成本、低要素成本(土地、礦產、能源)、低環境成本(不惜污染環境或者環保標準定的很低)。過去30年,我們依靠成本優勢,把廉價的產品輸送到海外,在美國超市裡面70%—80%的東西都是中國制造,而且同樣的產品在美公家機關水肥清運國賣的價格比在中國要便宜很多。同時,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此外,工人工資雖然在快速上升,但是仍然是很低。

二是依靠引進或借鑒外國技術,所謂後發優勢或比較優勢台中通馬桶價錢。這是林毅夫先生的主要理論觀點。就當前來看,我國外國技術引進得也差不多瞭,現在我們最需要的是自主研發和自主創新。

三是依靠貨幣、信貸或債務的高速擴張,尤其是2009年以來的產能擴張,主要依靠債務擴張。

向松祚認為,以上三個方面都無法再持續下去,無法再去破壞、犧牲環境,無法再降低勞動力成本,相反,勞動力成本還會持續上升,所以這也是迫使經濟增長方式必須要轉型。

第三個基本判斷:新技術革命是最大機遇,同時也是最大挑戰

怎麼轉型?向松祚稱,當下經濟講新舊動能轉換,很多投資、很多行業都會轉向新技術革命,所以新技術革命是最大的機遇同時也是最大的挑戰。

為什麼是最大挑戰?比如,以互聯網、人工智能、機器人為核心的新工業革命正在席卷全球,是人類勢不可當的趨勢,然而新工業革命真的能造福全人類嗎?現在全球很多國傢覺得技術革命不能搞得太過,尤其是機器人,2014年牛津大學做瞭一個研究,表示到2030年,全世界28個行業,有21個行業將會基本上,甚至完全被人工智能取代。未來傳統制造業將進入免費時代,轉向收取服務費的方式。你是擁抱它,還是拒絕它?當然我們現在能夠做出的選擇就是擁抱它,特別是企業傢,因為沒有辦法拒絕它,沒有辦法逃避它,隻能擁抱他。至於未來可能會造成這些行業大規模失業的負面沖擊,隻能再去想辦法解決。

當下談的新工業革命的趨勢主要方向,包括萬物互聯、人工智能和增強智能、大數據和雲計算、機器人、3D打印技術和定制制造、高精尖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車和無人駕駛汽車、比特幣和區塊鏈為代表的金融科技(Fentech)等16個方向。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上表示我們面向的是新時代。面向未來,向松祚稱,用中國現代的經濟的一句話概括,過去我們已經完成瞭數量擴張,數量擴張已經完成瞭,(這裡不是意味著所有的行業都完成瞭,而是大多數行業已經完成)。下一個30年甚至50年,中國能不能實現質量的提升,這就是我們今天面對的問題,新時代的核心任務就是能不能從數量的擴張完成質量的飛躍。
arrow
arrow

    gwk406qe6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